首页 人文艺术 民俗 正文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缘起闽派建筑的特色马鞍墙元旦假期临时起意去了福州旅行。旅行虽是临时起意,与福州的缘分却是早已种下。最早想要去福州,是因为看了一本关于古董的小说,其中提到福州的朱紫坊自唐宋起就是达官贵人的府邸聚集之处,而且朱紫坊旁边的三坊七巷至今还保留有完整的坊市街道和精美绝伦的木雕装饰,自此对福州上了心。因而想去看看这仍然鲜活热闹的福州城城,想要触摸千年文风留下的痕迹。后来

缘起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1张

闽派建筑的特色马鞍墙

元旦假期临时起意去了福州旅行。

旅行虽是临时起意,与福州的缘分却是早已种下。

最早想要去福州,是因为看了一本关于古董的小说,其中提到福州的朱紫坊自唐宋起就是达官贵人的府邸聚集之处,而且朱紫坊旁边的三坊七巷至今还保留有完整的坊市街道和精美绝伦的木雕装饰,自此对福州上了心。

因而想去看看这仍然鲜活热闹的福州城城,想要触摸千年文风留下的痕迹。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2张

后来我又在各种史料中频繁“偶遇”福州:除了是文化熏染的千年古城,福州还是别名“左海”的重要港口,在中国对外贸易交流的历史中,是一个频繁被提起无法被忽视的名字。

距今四千年前,小麦最早传入中国的时候,可能就曾走过福州沿海的路线;宋元时,大量“海销瓷”、中国丝绸和工艺品从福州港出海,来自异域的香料和蔬果则从闽江进入内地;清末时,数以万计的中国劳工,从福州港出海远走,离乡背井去寻一条出路的同时,也把中华文明的火种撒到了大洋彼岸;到了近代,由左宗棠首倡、沈葆桢督建的“远东**船厂”马尾船厂,也位于福州城左近。

因此想去看看福州港,想去推开中华民族参与世界历史的一扇窗。

心心念念,终于在二零一八年元旦假期成行,获益良多,以此为记。

三坊七巷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3张

光绪年间的文儒坊公约碑,相当于现在的社区规范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就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在清末至民国走向辉煌,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整个建筑群由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一条中轴街道(南后街)组成,其中现存民居二百七十座,有一百五十九座被列入保护建筑。

因为预定的酒店就坐落在三坊七巷里的宫巷,所以三坊七巷是我到福州的**站,也是离开福州前的最后一站。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4张

安泰河畔的朱紫坊

沿着安泰河,绕过朱紫坊的风雨亭,走进南后街口,天地间豁然开朗:蓝天白云下,护城河清澈流淌,大榕树郁郁葱葱,有名人住过的大宅子、有历史传承的老铺子,这样的街道坊巷,古老又有活力,亲切又雅致。

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看到的**眼就喜欢的不得了,忍不住感叹“比南锣鼓巷和宽窄巷子都好一百倍啊!”朋友说,“那是当然的啊,三坊七巷的历史底蕴比那两个都多太多。”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5张

南后街北口,左侧为风雨亭

是的,住在三坊七巷,体会到一种被历史淹没的幸福感。

我住的酒店,就在三坊七巷中的宫巷22号,西边紧挨着林则徐次子林聪彝的故居,再往西就是林则徐外甥沈葆桢的故居。这家酒店的前身,是嘉庆年间进士杨庆琛的书房,并在民国时期接待过来福州短暂停留的吴石将军。

林聪彝、沈葆桢、杨庆琛、吴石,这些名字都曾经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痕迹,都是各自时代的英雄。住在他们左近,触摸着这些墙壁、瓦石,听着他们的故事,忍不住唏嘘感叹:历史不再显得遥远隔阂,而是变得可以体会、可以理解。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6张

住在宫巷22号

三坊七巷不是隔着玻璃橱窗的博物展览,而是生机勃勃的“里坊制度活化石”,所以这里讲述的故事,不是关于纸面上的英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活生生的人。

例如在杨桥东路上的林觉民故居,阅读那封字字含情的《与妻书》,参观林觉民与陈意映曾经居住过的卧室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二十四岁就以身殉道的革命英雄,也同时是一名勉励承担家业的勤奋学子、一个深爱妻子的年轻丈夫,和一位牵挂孩子的稚嫩父亲。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7张

林觉民故居的小花园

在历史的书本上读到的,只是数字、语句和传说,在历史的现场看到的,却是有血有肉的人性——英雄们不是超人,没有什么飞天入地超凡脱俗的特殊能力,他们跟我们一样有牵挂、担忧和脆弱,只是他们选择了坚强、牺牲和勇气。英雄的震撼人心之处,也正在于此。

从隋唐到明清,再到民国,乃至建国之后,有许许多多有大志向、大毅力、大才华的人,在三坊七巷写下了自己故事。今天的我们,都是先贤昨天所书写的历史造就的孩子,站在历史的下游往上回溯时,忍不住敬佩且感恩。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8张

南后街

住在三坊七巷,同时还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我回北京一周后,仍然觉得:三坊七巷,好像一个梦。

看得到的,是层叠铺展开的高大山墙和白墙黑瓦;看不到的,是浸润在石板路里的千年时光。氤氲在空气里的,是血脉传承里的诗书礼乐;镌刻在碑石上的,是压不断的民族脊梁。

三坊七巷像一个不愿意醒的梦,沉浸其中,得到的太多,读懂和读不懂的也都太多。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9张

位于塔巷,是福州城区**的一座天后宫

闽山被称作山,却只是一块大石头;光禄吟台也不是台,也只是一块大石头。

刘家大宅其实是三座宅邸改造而成,屋顶高大,路径曲折,很容易迷路。

小黄楼的花园里,藏着两座清幽的雪洞,和一座倚着墙的半亭。

翠绿饱满的老榕树,湿漉漉的大石板,花纹繁复的瓦当,华丽飞扬的檐角,河畔的灯火,转角的风雨亭,一切都是精巧而柔美的。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10张

小黄楼依墙而建的半亭

忍不住迷恋于山墙、门扉、窗格和天井,喜欢看山墙的边界在蓝天里划下的弧度,喜欢揣测每一个整齐的门扉背后藏着的故事,喜欢绕过繁复的窗格看到小巧而秀丽的花厅。

天井是直线的,屋檐是曲折的,花窗是回转的,井口是八角的,花丛是散漫的,树荫是随意的,一切线条切割出的光影,都如此和煦,温情脉脉。

所以连月色,都要更清澈三分,遮住月光的云彩,也是浓淡合宜的。

这样的浮光里,三坊七巷,更像是一个不愿醒的美梦。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11张

在巷子里,偶遇一轮圆月

左海伟人

出三坊七巷往南走,就是林文忠公祠,也就是林则徐纪念馆。

我参观林则徐纪念馆那一天,刚好是二零一八年的一月一日元旦。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12张

林文忠公祠

林则徐纪念馆是在当年圣旨批准修建的林文忠公祠的基础上筹建的,主体是林木森森的古典建筑,有大祠堂和御碑亭,肃穆又典雅。祠堂后还保留了花园和林家少年读书的小楼,建国后又增设了林则徐的纪念展览馆。

新年的**天,有很多本地人也在这边游览,显得热闹。许多小孩子跑来跑去嬉戏打闹,虽然不太庄重,但是也很欢快。林文忠公如果看到这些小孩子无忧无虑地样子,应该会比较开心而放心吧。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13张

祠堂花园中的茶花

福州人很爱戴林则徐,所以处处保留着关于他的故事:三坊七巷里保留有林则徐次子和外甥的故居;林则徐主持疏浚的福州西湖,现在已经是一座市民公园,其中还保留着林则徐少年时读书的桂斋;除此之外,福州现今还保留了林则徐的故居,以及他出生地的遗址。

参观了展览,看了林则徐的生平,觉得福州人爱他爱得有道理,这是一位真正值得爱戴和纪念的大英雄、真英雄。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14张

林文忠公

林则徐出身贫寒,却敏而好学,十三岁就府试**名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二十七岁二甲第四名中进士进了翰林院。纵观封建历史,像他这种靠科举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应该不少,但是没有几个人能像他这样少年得志却能坚持“读书不为科举”,一心一意要经世而实干。

而且他一生做官都是两袖清风,年幼时的贫困丝毫没有限制他的格局,也没有令他对物质有太多需求,相反令他格外清廉,特别关注底层民众的生计。

更加难得的是,作为士大夫官僚阶层的典型人物,林则徐身上没有自矜自傲孤芳自赏的酸劲,反而格外豁达有远见,成为清末中国看向西方世界的**人:通过翻译西方的报纸、编纂介绍四海风物的书籍,他把中国人的眼光开拓到了整个世界。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15张

榕树掩映下的御碑亭

最令我感动的一点是,林则徐在因为虎门销烟“戴罪”之后,仍然在坚持做实事、解决难题:

被发配新疆伊犁戍边的路上,路过扬州时临危奉旨去河工工地效力。扬州东河竣工后继续赶赴伊犁,在伊犁自请捐资认修阿齐乌苏荒地龙口地段开垦工程。工程竣工后,又继续勘办开垦荒地、开挖沟渠等事宜,并建议屯兵以抵御沙俄,直至被重新起复。

林则徐为官三十几年,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每到一地都是勤勤恳恳地啃各种难骨头、硬骨头,不论自己的身份是“钦差大臣”还是“戴罪之身”。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16张

林则徐书写的十无益格言

“平常心”这三个字做到极致,大概也就是这样子了。

“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贯穿一生,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从十三岁的少年神童,到六十五岁的封疆大吏,在那样一个局限的、混乱的、黑暗的、难以抒志向的年代,林则徐做到了。

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秩序平稳、机会丰富的年代,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呢?在二零一八年的**天,看到了这些故事,触摸到这样一位前辈的人生,不仅感动,更收获了莫大的勇气,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

三山两塔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17张

闽江夜景

去之前就听说了,福州的地标是“三山两塔一条江”。

其中这一条江就是闽江无疑了,闽江位于福州古城南面,环抱古城,通联入海,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业航道。

三山则分别指屏山、乌山和于山。屏山位于城北,乌山和于山分别位于城南的东西两侧,古福州城的城墙依着三山的边沿建设,形成了城中有山,三山鼎立拱卫街坊的格局。

屏山是福州城的北部屏障,好似一座屏风挡住了海上吹来的风雨,故得名屏山。古代闽越王的府邸也通常建筑在这座山下。

乌山又名乌石山,坐落在三坊七巷的正南面,从南后街的南口出来步行五百米就可以攀爬乌山。福州的古护城河安泰河就静静流淌在乌山和南后街之间。

于山则位于乌山东侧,两山以八一七路为界紧紧挨着。于山南侧的山脚下,还残留着明代修建的于山古城墙,充满岁月的痕迹。

这三座山都不太高,大概七八十米海拔而已,但是山上都密布着各种文化遗址和古迹,兼之草木幽深、山路曲折,游览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18张

乌山脚下的棋院

五代时,王审知在福建地区建国称闽国,福州为闽都。

当时闽王父子修复和创建了闽都七塔:乌塔、白塔、定慧塔、报恩塔、崇庆塔、开元塔、阿育王塔。闽都七塔现仅存两座,就是乌山上的乌塔和于山上的白塔,这两座塔一黑一白、东西相对,构成了福州标志性的“双塔”。

乌山上的乌塔,始建于唐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原名“贞元无垢净光塔”。该塔数十年后被毁,重修于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命名 “崇妙保圣坚牢塔”。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19张

乌山乌塔

塔身为花岗岩青石所砌呈乌黑色,故称乌塔。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原来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建到第七层,王延曦就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因此乌塔为八角七层。

此塔可谓命途多舛,重修后未能完工,又曾经历风雨而倾斜,在民国时期甚至一度被作为牢房使用。现在经修缮保护后恢复旧观,归鼓岭涌泉寺管理。去观塔的时候,看到佛祖前有鲜花供奉,塔旁有梵音吟唱,塔旁绿树荫荫,环境雅致而肃穆。

于山上的白塔,是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即后来的闽王)为超度父母亡灵而建塔。相传挖塔基时发现一颗明珠,于是定名“报恩定光多宝塔”。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20张

于山白塔

这座塔在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被被雷火焚毁,十四年后,乡绅张经、龚用卿等集资重建该塔,塔身用白灰粉刷,故称“白塔”。该塔为楼阁式,共七层,高41米,塔身呈八角形,塔心砖砌,外包木构,顶部有相轮塔刹,塔壁、门面绘金佛像。

白塔附属的寺院名为定光寺,门口位于紧邻五一广场的于山路上。整间寺庙建筑庄严秀丽,格局规整而不失温馨和煦,院落中还种植了几棵桂树,在南国冬日里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定光寺令人自然而然产生平和宁静的心态,是闹市中难得的清静去处。

岁月更迭,福州城中高层建筑林立,这两座塔也不再显得那么突出了,甚至有些当地人也说不出两塔的确切位置,多少显得有些寂寥。但是这种寂寥,无损两座佛塔的静谧安详,亦无损其中沉淀的历史韵味。

其实不止乌山和于山上有两座古塔,屏山上也有一座标志性建筑,镇海楼。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21张

屏山镇海楼

镇海楼位于屏山山颠,是近些年才修建的一座两层高楼,非常华丽庄重。爬上屏山顶再攀登镇海楼,就可以向四面远眺福州城区的全景。晚上镇海楼亮起灯光,也是城市夜景的一个美好点缀。

镇海楼虽然很新,但是建筑结构大气而秀美,是木与石和谐兼容的艺术品,也适合市民爬山登高休闲。等到后人看到镇海楼,大概也会欣赏我们这个年代留给福州的一段故事吧。

闽越风物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22张

西汉时期的独木舟,由一整根樟木挖凿而成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去看它的博物馆。

观赏建筑、美食和风景,是在享受此时此地的生活。但是倘若想要更深刻地理解此时此地的源头与由来,还是得去博物馆。

福建博物院离三坊七巷不远,坐落在左海公园和西湖公园之间。沿着衣锦坊走到通湖路,穿过西湖公园,步行大概二十分钟,就能看到这座水光掩映、风景宜人的博物院。

去博物院的那天,下了一点朦胧细雨,走在西湖湖畔的时候,看到路上行人也有很多不打伞的,携老扶幼在细雨中游园,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跟福州的气质很相宜——这里的男女老少都很温柔客气,长相白净,说话声音也好听,很是恬淡。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23张

福建地区布袋木偶戏用的木偶

福建省博物院关于本地文化的常设展有三个:“戏曲大观”展示地方戏曲文艺,“意匠天工”展示本地传统工艺精品,“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则展示了福建地区从旧石器时代至今的文明发展和血脉传承。

看完这三个展览,我终于对闽越之地的传承与文化,有了一些皮毛的了解。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福建地区就有人类聚居和繁衍,是为本地的远古先民。当中原地带进入青铜文明之后,福建境内的“七闽”部落也创造了地域特征浓厚的土著文化,并且也受到了中原礼乐和吴楚文化的一些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色彩。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24张

七闽时期的青铜制品

越国被楚国灭亡之后,一部分越王勾践的后裔迁徙来到福建地区,跟本地土著有了交流通婚,形成了闽越族群。秦朝一统后,设置闽中郡,福建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范围。

到了秦朝末年,各地起义反抗暴秦的时候,福建地区义士“无诸”举兵反秦,并被汉高祖分封为闽越王。闽越国在东南雄踞近百年,在农耕、建筑、制陶、冶铸等方面都有着繁荣和进步,直到被汉武帝发兵攻灭。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25张

闽越时期的瓦当

闽越国被灭之后,福建地区一直处在人口稀少、发展缓慢的时期,直到两晋时期,中原地区的族群为避免战火南迁,衣冠南渡带来了大量的人口,也传播了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和生产工艺,令福建地区的又一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

五代时期中央王朝政治动荡,梁太祖封王审知为闽王,成为闽国的执政者。王审知在位29年,在本地培养人才、开辟海港,为宋代福建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一直到了宋元时期,福建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颗明珠,商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不断涌现出文化名人,被誉为“海滨邹鲁”。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26张

何朝宗制白瓷文昌公

先进的文化和繁荣的商业,也促进了福建的民间戏曲和传统工艺的发展:寿山石雕、兔毫建盏和德化白瓷都是海内外闻名遐迩的艺术珍品。

更值得称道的是,福建地区的工艺美术**代代传承,让古老的技艺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华:博物院里不仅展出了何朝宗**的白瓷文昌公,也展示了当代艺术家创作的白瓷雕塑、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和软木画。

读过了闽越发展的故事,欣赏了闽越文化的结晶,看到了穿越千万年岁月的传承,才稍微有一点懂得了这座城市,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

榕城味道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27张

三坊七巷的光禄吟台

福州是有味道的。

刚到的时候,有几分不习惯,走到哪里都能闻到淡淡腥气,那是鱼虾螺贝的新鲜味道。

等住了几天,渐渐习惯了这股“鲜”味之后,才品味出更深一层的味道,有茉莉茶的清雅,有桂花的甜蜜,也有佛跳墙的醇厚。

福州的小吃太多,一直到我离开福州,还有很多没吃到的:生煎包、三角糕、花生汤,还有永远在排队的同利肉燕,都没来得及品尝。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28张

南后街上的福来茶馆,可以边听闽戏边吃闽菜

但是吃到的美食更多:鼎边糊的经典在于汤的鲜美,糯米片片很软和;鱼丸,不管是有馅儿的还是没馅儿的,都很大个儿,口感Q弹;芋泥,出乎意料地好吃,甜度刚刚好而且很黏很糯,闻起来非常香;马蹄糕,凉凉的微甜的非常爽口,解腻又美味。

最大的惊喜,是在三坊七巷南口外澳门街的“连江鱼丸”小店里吃到的鱼饺,鱼饺的皮应该也是掺杂了鱼肉制成的,非常筋道鲜美,馅儿也爽口,非常好吃。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29张

荔枝肉和马蹄糕

除了街头小吃,传统的闽菜也是大大有名。为了吃到正宗的佛跳墙和荔枝肉,我专门检索了一下,最后锁定了“老福州徐记”。

跟那些“只有包厢”的、特别有距离感的大酒店相比,老福州徐记显得很亲民,让我这个一个人去吃大餐的外地人也不至于露怯。

徐记的门脸不太大,一进门左手是外卖窗口,右手是全玻璃玻璃的开放厨房,餐具都在开水中泡着消毒,食客自取。所以一进门,就感觉干净、大方,舒坦,服务员也很亲切热心。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30张

至尊佛跳墙

徐记里吃的也不错。

包心荔枝肉跟其他店里的不太一样,除了外皮酥香肉馅筋道之外,中心还包了一小块脆生生的马蹄,口感丰富有层次。店家还给每份包心荔枝肉赠送一份马蹄糕,爽口解腻。

招牌的至尊佛跳墙,也是名不虚传,汤料丰富,汤色清亮。我其实不太喜欢黄酒的味道,所以一开始吃不太惯,但是随着慢慢饮汤入口,渐渐体会到融化在汤里的精华醇厚,回味悠长。

除了这两道招牌菜,徐记的青红酒也是一个惊喜,福州本地的特色家常酒,度数不高,口感绵柔,挺好喝。

再会

打伞也要逛一天的福州上下杭,中西建筑、民俗风情,关键是人少(福州行记) 民俗  第31张

三坊七巷,某处院落叠着院落的大屋

短短几天的假期,很多地方都来不及去,很多故事都来不及讲完。

上下杭的会馆、鼓山的涌泉寺、马尾船厂和罗星塔、闽王祠和开元寺,都是想去没去成的地方。时节不对,没能看到茉莉花开香满城的胜景,也是一种遗憾。

但是这些遗憾也不是坏事,算是给来日的重逢埋下了引子。

听说福州这几天也下雪了,遥想鼓岭的雪景应当是很美,不知道满城的榕树是否受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488461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我们会尽快处理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92kepu.com/minsu/9126.html

相关推荐

民俗玩具(民俗玩具介绍怎么写)

民俗玩具(民俗玩具介绍怎么写)

中国民间玩具有哪些 1、拨浪鼓:是一种古老又传统的民间乐器和玩具,出现于战国时期。九连环: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

民俗 2024-01-18 0 239

烟台民俗(烟台民俗博物馆介绍)

烟台民俗(烟台民俗博物馆介绍)

烟台正月有哪些庙会 年毓璜顶庙会时间已经敲定为2023年1月29日至2月3日,农历正月初五至初十,为期六天时间。每天活动时间为烟台民俗:...

民俗 2024-01-18 0 225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